我其实一直是有写作的习惯的,初高中时还给朋友写信,后来写东西发布在贴吧,QQ空间,朋友圈到知乎。直到我开始自己的第一份实习,随着人际交往的复杂甚至是利益相关的出现,即使是非技术的写作也开始因为其发布的平台,受众而变得更有目的性。而比较单纯的面向自己的,当然也自然没有截止日期的写作,又因为事务杂乱繁多,一推再推,最终许多临时的念头也就永远地无迹可寻。

尽管回看自己过去的文字大多数时候都使我感到扭捏不安,但这也恰恰反映了自己的变化,为我理解自己提供了忠实的记录。而反过来也是一样,一些东西现在不写,以后可能也不好意思再写下来。 尤其是在经历一些学术写作训练以后,我也更发现了写作作为思考载体的一面。就像是上台演讲需要反复排练一样,通过写作自我反思也是一种需要练习的技能。我永远是希望对自己坦诚的,于是决定努力恢复之前那种写作记录的习惯。

这种写作当然首先是一种分享与表达欲的满足,但如果有缘分能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和朋友之间相互认识,也是一桩乐事。因此我确实考虑过要以怎样的形式来发布。我最初的计划是开设一个个人微信公众号,甚至在几年前就提交了开通申请。公众号很便捷,也易于触及感兴趣的受众。然而最近一些年我开始为公共讨论空间中一些持续的变化,甚至是劣化感到失望和厌倦。有人把这种变化完全归结于“下沉”,即由精英向大众化的转型,我以为这种看法是没有良心的。房间里有一头大家都看得见,摸得着的大象,顾左右而言他再久也无法改变这种事实。百度几年前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一把大火烧掉了贴吧,先一步帮我抹掉了还没有来得及封存的高中记忆的痕迹,现在我再想到这件事情都已经不再感到震惊。人不应该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,我没有唐吉可德冲击风车的勇力,但可能多少有点像他沉迷于骑士理想一样,依然不合时宜地沉湎在某种开放、自由的幻梦之中。

于是我选择退回拥抱古典的博客和开放的互联网,为博客设立可匿名的评论区,鼓励通过邮件的方式来进行深入讨论,也可以留下非公开的匿名评论。对这些交流和反馈我都会非常感激,并争取做到一律回复,我希望通过这些努力来帮助我为生活维持一个理性,深度交流的渠道。